分类
返回首页 » 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东方红播放地址

超高清播放资源

全高清播放资源

蓝光极速播放资源

东方红剧情简介

东方红「国语HD中字」是由王苹李恩杰导演、邓玉华王昆杨和柏雷良萍寇家伦贾世骏张越男李光羲郭兰英胡松华才旦卓玛莫德格玛崔美善阿依吐拉主演的大陆剧情歌舞历史 电影。该影片上映于1965年剧情如下:

电影《东方红》的拍摄,对1964年的舞台演出版本进行了必要的删减。把舞台剧原有的8场,只选取了序幕“东方红”和前6场的“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而后两场的“祖国在前进”和“世界在前进”,则遵照毛泽东的意见,没有收入到电影画面中去。

在拍摄演出过程时,大部分画面采用多机位拍摄,而舞台上的许多集体亮相和群众演员的造型,则采用舞台全景和台下观众相互融合在一个画面的广角镜头,以显示出舞台演出的盛大规模,同时,也是把周恩来所反复强调的“不要离开舞台”的指示,很好地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从而使整部电影画面流动,情景交融,而不是机械式地一个机位固定拍摄。所以,拍摄完成的舞台艺术纪录片,既丝毫没有脱离舞台,又大胆创新,把舞台演出和艺术纪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今后同类样式的电影拍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东方红相关评论

刷新验证码
  • 陶子冬
    @陶子冬 3 有用

    爱奇艺和厦大修复版,指挥最后转身指挥观众唱国际歌的时候有点激动。不论从舞台效果还是服饰或者细节甚至到拍摄的摄影机走位以及构图都是一流。背景墙那个动态幻灯片什么的感觉工作量丧心病狂,印象最深刻的是邓玉华唱的情深意长。就艺术水平上来说,国内几乎没法再做到这么极致了。我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理解这部作品。最初只能听懂旋律优美的音乐,慢慢能够欣赏舞美与叙事布局。随着阅历的增长,看到这个颠倒的世界——劳动者在创造世界的同时,还给自己创造了一身债务,毫无地位和话语权,被欺压,被收割,被高人一等的权贵、资本、买办、洋大人骑在头上……体会到了旧中国的苦难,自然就懂得了这部作品的可贵。用赏心悦目的歌舞,艺术化地重现1921~1949中国大事记,气象庄严,波澜壮阔,史诗般宏伟,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血泪斗争史。

  • 玉玉的注水阿龙
    @玉玉的注水阿龙 11 有用

    看得我都想去干革命了。歌曲除了原创,还囊括了革命史上脍炙人口的歌曲,鲜明地展现时代变迁;在表现红军神勇部分则采用了教员的诗句,豪情万丈;唱功不必说,风格多变,毕竟是当世顶级水平。舞美无可挑剔,民族舞、芭蕾舞、戏曲的舞步皆被吸收融入,服饰特色鲜明,演员更是柔美与力量兼备,背景板也很配合。就连舞动的旗帜都演技十足。作为舞台实况,在电影感上控制得很棒,镜头是动态的,是负责表现情绪而非单纯记录的。除了最后一幕为了表现民族大团结的少数民族联欢汇演有点泄气突兀以外,其他部分真是太牛了。结尾的《国际歌》大合唱听得我心潮澎湃,回到现实中总有那么些落寞。(爱奇艺的4K修复真是拉垮,后半段白花花一片基本看不清。真就把胶片整理一下给AI处理一下就来献礼了啊。远远不够,跟机翻字幕差不多,太糊弄人了。)

  • 由迦可汗
    @由迦可汗 36 有用

    公者千古,人民万岁!

  • 天行者爱grogu
    @天行者爱grogu 31 有用

    不是黑 真心巨好看好吗…演员们都特入戏,激情澎湃的歌舞,史诗级的效果 为什么就不能是经典

  • schonne
    @schonne 4 有用

    看完。就前1/3还算正经的Gesamtkunstwerk,后2/3叙事越来越少,抒情越来越多,架子越来越空,最终变成晚会歌曲大联唱+象征性场面的幻灯片。

  • 影呆
    @影呆 9 有用

    艺术为政治服务,影像记录了60年代的舞台盛况,以及那时的美学概念和社会状况。尽管政治性很强,对党和毛的过度赞美也让整个舞台变得谄媚,最后的国际歌让人看到了当时“英特纳雄纳尔”的国际视野。

  • 拒绝沦为中美国
    @拒绝沦为中美国 43 有用

    为什么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外国列强垂涎三尺。他们的海洋文明就是海盗文化,他们的地理大发现就是一路劫掠的历史,强盗的狂欢。他们把中国人当作劣等民族,灭之而后快。中国人不能忘本。在当前美日欺上头、汉奸满街跑的民族危难关头,更需要重拾当年抵御外侮、奋勇除奸的毅力和精神。

  • 王璞一零一
    @王璞一零一 36 有用

    在国内看过。在巴黎的法国电影馆又看过一次。有一个事实大家确实有点忽略:这部《东方红》不仅是舞台上的歌舞史诗,而且是一部电影。其电影手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忘记是在看电影,而是在看舞台艺术。这种电影语言很值得研究!

  • milner
    @milner 3 有用

    多年前看过,很多舞蹈设计非常优美,场景也极具感染力,原本以为是《长征组歌》,再看了才确定是《东方红》。 讲真~因为咱们的历史背景格外丰富所以无论从剧情还是立意来讲真的是比百老汇那些村俗货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尽管也不得不承认暗说舞蹈编排和舞台设计应该是从美国人那学了不少(摊手)~ 建国初期真的是对女性态度端正的多,除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以外其余的如旧社会反抗压迫和工农团体生产劳动等等场景女性人数大都半数左右。 现在倒好~想方设法在社会重要岗位上排挤女性~那不打自招的劲头子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似的~到底在怕什么呢~ 别的不说~吃相这样难看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得起革命先烈吗?~

  • 羽月
    @羽月 58 有用

    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巅峰之作。 开场结尾都燃爆了。 致敬。

  • 余啸
    @余啸 6 有用

    爱奇艺--厦门大学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2021年3月4k48帧修复版,上海电影博物馆试映场,8.3分 撇开特定时代下的宣传口号和用语,这部55年前集举国之力的大型歌舞作品质量绝对远超当今高科技包装下艳俗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面很多歌曲唱段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出色的词曲创作,一众舞蹈演员的表现也是尽心尽力让人佩服。观看这部煽动性极强的文艺作品,感受到无与伦比对新中国历史的共情与自豪,有些段落在大荧幕的冲击下直叫人汗毛竖起鸡皮疙瘩一地 三千多人参与拍摄,磅礴的气魄不输当今好莱坞大片。此片真乃中国人民每个必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典 不知是否巧合,64年的东方红,65年的红旗颂,都是在马上到来的历史浩劫之前,红经典领域文艺创作达到的巅峰之作

  • Épiméthée
    @Épiméthée 57 有用

    歌舞巨制。音乐上,将民族化的衬腔式支声复调发挥到极致,五声调式和民族调式交替出现,民乐团与西洋乐团分庭抗礼,两侧的合唱队气势恢宏,主唱高宽脆亮甜。舞蹈上将芭蕾动作与戏曲套路相结合,动静合宜,舞台调度虚实分明。这一切都塑造出一种质朴而有力的审美倾向,一直影响到如今的舞台表现方式。

  • small脉望
    @small脉望 84 有用

    在堪称“大型”二字的舞蹈音乐作品中,我认为在制作和激情方面到目前没有超过她的。其中的每一首歌曲都被人们久久牢记。

  •  幽若/ty
    @ 幽若/ty 58 有用

    这音乐舞蹈史诗带给你的视听震撼和心灵冲击,远甚于那些美国爆米花。光是开场东方红大合唱的威武 雄壮就远足以让人震撼。当然如果某些过了六十年生的人非要说什么意识形态那就太可笑了。即使只从艺术的角度 来说,其舞美形式和场面转换都是一流的。是足以叫作史诗的作品。

  • 废丝
    @废丝 0 有用

    上海电影博物馆 经典歌曲大串烧,说实话厦大这些人素质还是差,说话拍照的

  • 阿简
    @阿简 71 有用

    我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理解这部作品。最初只能听懂旋律优美的音乐,慢慢能够欣赏舞美与叙事布局。随着阅历的增长,看到这个颠倒的世界——劳动者在创造世界的同时,还给自己创造了一身债务,毫无地位和话语权,被欺压,被收割,被高人一等的权贵、资本、买办、洋大人骑在头上……体会到了旧中国的苦难,自然就懂得了这部作品的可贵。用赏心悦目的歌舞,艺术化地重现1921~1949中国大事记,气象庄严,波澜壮阔,史诗般宏伟,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血泪斗争史。

  • 九夏
    @九夏 80 有用

    撇开主旋律的背景与时代的因素,不论从舞台效果还是服饰或者细节甚至到拍摄的摄影机走位以及构图都是一流。背景墙那个动态幻灯片什么的感觉工作量丧心病狂,印象最深刻的是邓玉华唱的情深意长。就艺术水平上来说,国内几乎没法再做到这么极致了。

  • Panda的影音
    @Panda的影音 3 有用

    2013.11.26 北京 中国电影博物馆(6号厅)14:00 7排7/8号 —— 和“春天”一起观看……

  • kangoom
    @kangoom 7 有用

    其实最好听最传世的经典莫过于《情深意长》。2007年4月末在牡丹江开往东方红的绿皮火车上听到它的旋律,联想起自己环游中国最终也会到达西南地区,想不到竟能在东北提前听到彝族地区的旋律,感慨万千。之后也曾经在央视某访谈节目看过王小丫穿着彝装唱《情深意长》,第一次发觉原来她这么美!

  • 一只麦麦
    @一只麦麦 21 有用

    吹响团结前进的号角,也埋下个人崇拜的祸根。新中国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音乐作品赏析期末考题

  • m89
    @m89 5 有用

    爱奇艺和厦门大学联合修复版。人民还可以进入人民大会堂的年代。首都文艺工作者和工人、学生合唱团三千余人集体创作并演出。即使是政治宣传品,也不能抹灭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独特的艺术价值。交响乐团和民乐团同台献艺,舞台的美术设计十分考究,对少数民族歌舞的创新和保育。第四场《游击队之歌》、《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和《黄河大合唱》的编排是华彩片段。

返回顶部